[1]渠路遥,李晓华,杨伟*,等.生态价值转化视域下的“四荒地”开发利用研究
——以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为例[J].现代农业研究,2025,31(2):28-33.
点击复制
生态价值转化视域下的“四荒地”开发利用研究
——以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为例
《现代农业研究》[ISSN:1006-6977/CN:61-1281/TN]
- 卷:
-
31卷
- 期数:
-
2025年2期
- 页码:
-
28-33
- 栏目:
-
农业经济
- 出版日期:
-
2025-02-15
文章信息/Info
- 文章编号:
-
2096-1073(2025)02-0028-33
- 作者:
-
渠路遥; 李晓华; 杨伟*; 曾旭江; 郭定林
-
安顺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
- 关键词:
-
生态价值转化; 四荒地; 作用机理; 路径
- 分类号:
-
Q148;F205;F323.22
- 文献标志码:
-
A
- 摘要:
-
西部山区“四荒地”资源十分丰富,推动“四荒地”生态价值转化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,已成为乡村振
兴的重要途径之一。本文基于生态价值转化“生态资源—生态资产—生态资本”三位一体过程,分析了生态价值转化
对“四荒地”开发利用机理,得出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、提高“四荒地”利用效率,推动“四荒地”资源向生态资源转化;有
利于“四荒地”产权管理,促进“四荒地”开发利用权责分明,推动“四荒地”资源向生态资产转化;有利于完善“四荒地”
开发利用市场机制,开拓“四荒地”开发利用金融渠道,推动“四荒”资源向生态资本转化。基于生态价值转化视角,分
析了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“四荒地”开发利用存在生态环境脆弱、权属不明晰、社会缺乏参与意愿、开发利用方式不合
理、市场机制不健全以及经济增值不可持续的现实瓶颈,提出了挖掘政策引导潜力、构建产权管理体系、全生命周期生
态修复与保护工作、探索“四荒地”开发利用金融服务以及增强全面生态文明意识借鉴路径。
参考文献/References:
[1] 白华伟. 四荒地治理开发研究[D]. 晋中:山西农业大学,2001.
[2]吴昭军“. 四荒地”土地经营权流转规则的法教义学分析[J].安
徽师范大学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,2021,49(2):135-143.
[3] 黄伯寅. 庄园经济浅议[J]. 天水师专学报,1996(00):145-
148+130.
[4] 关丽君. 我国农村集体所有“四荒地”流转法律问题研究[J].
农村经济与科技,2017,28(6):232-233.
[5] 温铁军. 乡村振兴的关键: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[C]//
罗德胤. 在路上:乡村复兴论坛文集(四)·永泰大埔卷. 北
京: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,2020:26-32+304.
[6] 张文明,张孝德. 生态资源资本化:一个框架性阐述[J]. 改革,
2019(1):122-131.
[7] 隋玉亭,彭敏学,徐礼琼. 生态价值转化导向的乡村地区国土
空间治理思路——以浙江省为例[J]. 中国土地,2022(3):35-
38.
[8] 袁广达,王琪“. 生态资源—生态资产—生态资本”的演化动
因与路径[J]. 财会月刊,2021(17):25-32.
[9] 吴剑豪. 乡村旅游生态价值转化机制研究——基于生态文明
的思考[J].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,2022,38(4):38-50.
[10] 陶菁.“四荒地”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——以安徽省滁
州市南谯区为例[D]. 南京:南京理工大学,2009.
[11] 王伟,朱正刚. 生态文明视角下“两山”价值转化的逻辑与路
径——以浙江金华为例[J].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,
2021,34(6):75-79+92.
[12] 侯湖平,金志丰,张绍良. 生态保护修复市场化机制的构建
思路分析[J]. 中国土地,2022(1):26-29.
[13] 金桃,任勇,潘伯娟,等. 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现状、
问题及对策——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区(贵州)为例[J]. 中
国国土资源经济,2024,37(8):30-37.
[14] 徐靖波. 金融助推国有林区生态资源价值转化——以黑龙
江重点国有林区为例[J]. 银行家,2019(10):117-118.
[15] 寇建平,毕于运,赵立欣,等. 中国宜能荒地资源调查与评价
[J]. 可再生能源,2008,26(6):3-9.
[16] 沈洁. 长三角跨域生态协同治理及价值转化研究——以长
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例[J]. 江南论坛,2024
(3):43-47.
[17] 徐立敏,赵永刚. 推进农村“四荒地”开发利用[J]. 宏观经济
管理,2021(6):41-46+69.
[18] 周帷. 着力破解生态价值转化“四难”问题[J]. 先锋,2024
(3):54.
[19] 贾晋,刘嘉琪. 乡村生态资源价值转化路径研究——基于资
源与资本有效结合视角[J]. 烟台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
版),2023,36(5):93-105.
[20] 周雅倩,李燕. 基于生态系统生产总值(GEP)核算的广西向
海经济“两山”转化通道研究[J]. 商业经济,2021(12):142-
145.
[21] 王翌秋,石洪波. 财政金融协同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机
理与路径[J]. 江苏社会科学,2024(1):156-165.
[22] 唐德祥,廖盛兴. 绿色金融、农村产业绿色融合与乡村生态
振兴[J/OL].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),1-15[2024-08-
24]. https://link.cnki.net/urlid/50.1205.T.20240710.0809.002.
备注/Memo
- 备注/Memo:
-
基金项目: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“生态价值转化视域下贵州‘四荒地’开发利用机理、瓶颈及解决路径研究——以安顺
市西秀区为例”(项目编号:2024106670015);贵州省2022 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“贵州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政
策支持体系及实施效果评价研究”(项目编号:22GZYB54)。
作者简介:渠路遥(2005- ),男,江苏徐州人,本科,研究方向:土地利用与管理。
*通信作者:杨伟(1975- ),男,重庆开州人,博士,教授,硕士生导师,主要从事土地资源利用评价和乡村振兴研究工作,
E-mail:[email protected]。
更新日期/Last Update:
2025-02-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