参考文献/References:
[1] 高建芹,浦惠明,龙卫华,等. 高油酸甘蓝型油菜油酸积累动态[J].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,2012,34(04):359-365.
[2] 张洁夫,戚存扣. 江苏油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[J].江苏农业学报,2013,29(06):1236-1240.
[3] 陈艳君. 政策指导下国内油菜籽、菜籽油市场将如何演绎?[J]. 粮食与油脂,2009,(07):29-30.
[4] 冷博峰,李谷成,冯中朝. 对国家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的几点思考——效果、问题及其取消后的影响[J]. 农业现代化研究,2017,38(04):632-639.
[5] 侯剑. 不同农艺措施对撒播油菜出苗率的影响[J]. 贵州农业科学,2008,(2):33-35.
[6] 殷艳,王汉中,廖星. 2009 年我国油菜产业发展形势分析及对策建议[J].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,2009,31(2):259-262.
[7] 赵合句,李光明,李英德,等. 油菜秋发高产技术[J]. 中国油料,1989,(3):58-60.
[8] 喻义珠,张梅生,杨正山,等. 杂交油菜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[J]. 中国油料,1997,19(4):28-32.
[9] 冷锁虎,左青松,戴义敬,等. 油菜高产群体质量指标研究[J].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,2004,26(4):38-44.
[10] 吴崇友,易中懿. 我国油菜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的选择[J].中国农机化,2009,(2):3-6.
[11] 周广生,左青松,廖庆喜,等. 我国油菜机械化生产现状、存在问题及对策[J]. 湖北农业科学,2013,52(9):2153-2156.
[12] 苏伟,鲁剑巍,周广生,等. 免耕及直播密度对油菜生长、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[J]. 中国农业科学,2011,44(7):1519-1526.
[13] 薛雅琳,田淑梅,武占军. 油菜籽和菜籽油中叶绿素测定方法的确定. 中国油脂,2003,28(9):33-34.
[14] 伊淑丽,梁颖,代柳亭,等. 高温对甘蓝型油菜籽粒后熟相关特性的影响. 西南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2008,30(2):48-50.
[15] 左青松,黄海东,曹石,等. 不同收获时期对油菜机械收获损失率及籽粒品质的影响[J]. 作物学报,2014,40(4):650-656.
[16] 左青松,曹石,杨士芬,等. 不同氮肥和密度对油菜机械收获损失率的影响[J]. 作物学报,2014,40(6):1109-1116.
[17] 陈红琳,陈尚洪,沈学善,等. 不同收获方式对油菜子粒损失、含油量及种植效益的影响[J]. 作物杂志,2015,(5):74-79.
相似文献/References:
[1]彭明宇 喻惟 彭小平 罗芳宇 熊常琴.油菜肥料利用率试验报告[J].现代农业研究,2019,(10):80.
Peng Minyu YuWei Peng Xiaoping Luo Fangyu Xiong Changqin.Test Report on Fertilizer Utilization Rate of Rapeseed[J].Modern Agricultural Research,2019,(4):80.
[2]陈乔,吴晔,柏文芳,等.乡村振兴背景下油菜在汉中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应用
路径研究[J].现代农业研究,2023,29(5):69.